精神科需要科普,大众对精神科的了解越多,就越有利于消除这个疾病的病耻感,能够帮助越来越多的人来就医,尽快调整状态,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。
社会公众由于不完全了解精神科的治疗模式,用药类型、给药方法和影响,往往导致拒绝治疗、拖延治疗或者在治疗中有额外的抵触情绪,做出不利于治疗的决定,进而影响治疗进程,甚至使治疗完全无效。
一、精神科都会用些什么药呢?
其实精神科所用的药虽然药理各有不同、药名纷繁复杂,但从治疗目的来分类的话,最常用的大概分为四类药:
抗抑郁药:缓解抑郁情绪的药。整日没精打采,对一切失去兴趣,乏力,懒动,易哭,思维极度负面等,且持续如此,可能是抑郁的表现。
抗焦虑药;缓解焦虑情绪的药。在日常或者社交生活中过度担心,难以停止,且持续如此,导致什么也做不下去,寝食难安之类,可能是焦虑的表现。
情感稳定剂:能够使情绪保持稳定的药。躁郁症患者情绪会持续一段时间极度兴奋,然后接着又长期极度抑郁,情感稳定剂可以帮助他们把情绪稳定下来,既不过度兴奋,也不过度抑郁。
抗精神分裂药:治疗精神分裂样症状的药。像幻视、幻听、妄想等,都可能是典型的精神分裂样症状。
二、精神科有哪些治疗方式呢?
精神科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、心理治疗、物理治疗、社会康复等,其中又以药物治疗为主。
三、吃药会有什么副作用?受不了副作用怎么办?
多数人第一次吃精神科药物的时候都会有副作用,但副作用实际上会因人、因药而异,因此不能一概而论。一些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口干、心悸、体重增加、睡眠增加或减少、性功能障碍、缺乏情感之类。对多数人来说,副作用会在几周内消失、减轻,或者至少可以适应。如果出现你觉得不能忍受的药物副作用,一定要去找医生商量减量或者换药,不要擅自停药或者放弃治疗。
四、到底要吃多久药才能停?
传统上多数精神科用药规律为,疾病首次发作用药半年到两年,两次以上的复发建议终身服药,有些疾病有明显的发作间歇期,病情平稳也可以考虑停药,建议不要擅自停药,减药、停药需要医生同意,否则不但可能导致之前的治疗前功尽弃,还可能给之后的治疗增加难度。
很多患者用药的思维方式:如果症状缓解慢,就觉得“这个药不管用”,然后自行停药;如果症状缓解得快,就觉得“我的病已经好了”,于是自行停药。总之结果就是不管药效怎么样,都是自行停药。
事实上,精神科药物治疗必须由经验丰富的医生监督和调整,因为每位患者的症状和反应都可能不同。药物治疗通常与心理治疗、康复计划和支持性治疗相结合,以实现最佳效果。此外,愚者和医生应密切合作,监测患者的药物反应和任何潜在的副作用,以确保治疗的安全和有效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