你常说的“心累”其实是

发布者:精神卫生学院发布时间:2025-10-12浏览次数:11

一、其实是“心理疲劳”

  我们常听到亲朋好友、同学同事都会提到一个词--“心累”。心身本为一体,身体极度疲惫,精神会变得糟糕。同时,在持续高度精神紧张的状态下,我们也会感到身体疲惫。后一种情况,就是我们所说的“心累”状态,更准确的表达是心理疲惫。

心理疲劳也称为“精神疲劳”,是指一种由于长期承受高度情绪、认知和生活压力而导致的心理和生理的疲惫感。它不同于身体疲劳,更多地涉及到心智和感情层面。心理疲劳可以在工作、学习、家庭生活和社交关系等多个领域产生影响。

经研究发现,绝大多数疲劳都是由心理因素引起的,单纯由生理因素引经的疲劳十分少见。一方面,快节奏的生活以及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,容易造成压力过大、精神紧张。如家庭关系不和睦、人际关系紧张、事业遭遇挫折等,都是诱发心理疲劳的重面因素。另一方面,由于害怕在竞争中失败,所以学习、工作过度。导致精神紧张,也是造成心理疲劳的原因。

心理疲劳可能表现为一系列症状,包括:

疲惫感:持续的疲劳感,即使休息也难以恢复。

情绪波动:情绪不稳,易怒、焦虑、抑郁等。

注意力不集中:难以集中注意力,记忆力下降,思维迟缓。

身体不适:头痛、肌肉紧张、失眠,食欲改变等身体不适症状。

心理疲劳不仅是精神心理问题,也是现代人生活中的一个隐患。受心理疲劳影响的人群,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下。反复的心理刺激以及较为负面的情绪影响下,心理症结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、化解,容易出现精神萎靡或恍惚,诱发心肌梗塞、脑卒中等疾病,甚至危及生命。

一旦我们发现自己有一些心理疲劳的早期表现时,一定要重视起来并及时调整,以免引发更为严重的问题。

二、如何缓解心理疲劳

虽然心理疲劳是生活的一部分,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预防和应对它

建立健康的生话方式:注重饮食、睡眠和体育锻炼,以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。

学会应对压力:使用压力管理技巧,如深呼吸、冥想、瑜伽等,来减轻压力。

合理规划工作和生话: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。确保工作与生活的平衡。

社交支持:与亲朋好友保持联系,分享情感,寻求支持和理解。

    专业帮助:如果心理疲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,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是一个明智的选择。